3607.jpg

『妳/你會一直陪著她/他直到死亡將妳/你們分開嗎?』


婚禮上,證婚的誓言似乎是這麼說著。但是那誓言似乎也的確是用“陪”這個字眼,而不是用“愛”(至少在這部電影裡是如此。)。
那麼,如果沒有愛了,還需要這個“陪伴”嗎?尤其是,我都要死了?


[陪你到最後]這一個改編自小說作者真實人生的故事,其實有很多面向可以讓大家選擇到底要看到哪一個部份。


譬如你可以選擇關懷癌症家屬的心理與壓力,或是也可以選擇去感動一個女人如何勇敢面對乳癌,以及甚至很值得關注的是電影中“如何讓癌末病人有尊嚴的離開”的安樂死議題。


但是很遺憾的,大部份的我們最介意的一個部份就是:我都要死了,你還在那給我愛上別人!?


其實對於這部電影的男主角(也就是作者本人) 的勇氣,我是很佩服的。因為他很誠實的自白已經愛上了另外一個女人,而並非只是惺惺作態、騙別人也騙自己的說自己只是生理需求。而這樣的誠實,真的也讓老是要求另外一半誠實以對的女性觀眾震驚到說不出話來。


一段婚姻,如果我們拿掉這個致死疾病的關鍵點,任何人都有這個機會會變心。這大家都同意吧?


或許我們不能歡喜的接受,但至少是很能理解的。那為什麼加入了“這個人即將死亡“的因素,我們就不能忍受?這樣一想或許真的覺得對於變心的那方很不公平。


那麼如果抱持著“只要對方變心了我就會讓他/她離開“的態度在面對婚姻的話,我們似乎也沒有立場批判這個電影的男主角,畢竟他的變心,是自覺成熟理性的我們,本來就已經放在心裡當作一個預備的狀況。


但婚姻的價值就在於”不只是愛情“而已不是嗎?婚姻不就是宣告”我們今後是家人了,家人關係是不能隨便分開的。除非死亡...”...是吧?


所以我個人單純的認為,只要一旦進入婚姻,就沒有愛上別人的權利。這就是婚姻關係與愛情關係唯一不同的地方。


那現在來說家人關係。


我們真的會愛我們的每一個家人嗎?

如果我們也肯和電影中的男主角一樣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我們就會知道正確答案。


所以我們不用老是預設自己永遠都會是“愛與不愛”的遊戲中,被不愛的那個人,因為我們其實也同樣是那個“愛與不愛”的遊戲中,不愛的那個。


每個人的生命中,有“愛“,就會有”不愛“,
就是會有不愛自己小孩的爸媽、不愛自己爸媽的小孩、不愛朋友與工作夥伴的妳與你、不愛家中寵物的主人、不愛國家的國民。
我們,就是會有不愛了的時候。
那麼,我不愛妳,但是我陪妳。
這樣可以嗎?


看完[陪你到最後],我竟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電影介紹:
一個瀟灑風流的廣告才子,自稱為享樂主義達人。卻對女主角一見鍾情,兩人火速陷入熱戀、閃電結婚。但婚後卻改不了風流的個性,繼續在外把妹。當老婆終於決定視而不見的時候,卻被診斷出自己罹患了乳癌。但這個男人雖然盡著老公的責任,真的“陪伴老婆直到死亡將他們分開”,但心,卻早已在另一個女人的身上...


電影簡評:
出乎意料的竟然是以一種十分時尚的影像風格講述這麼一個探討癌症家庭的故事(或許這是我沒有看過原著,不瞭解故事主人翁背景的關係。)。不過我十分喜歡這種與大部份的此類故事完全不同的影像處理風格。節奏明快、配樂前衛(雖然電音的創意重複太多段讓我有點不耐),男女主角很迷人,演技也非常動人,議題雖然很沈重,但不沈悶,反而因為男女主角愛開玩笑的幽默個性,觀眾常能被逗笑。在時尚美好的表面下,導演還是沒忘了把重點放回離癌的議題,寫實的描寫病人本身的痛苦也清楚傳達了家屬的極大壓力,是各方面都周到也成熟又有創新風格的好片。


本片最喜歡:
當兩夫妻在車上談論到癌症的嚴重性時,太太哭著說她害怕死亡,但先生卻大聲的回應她:『不!妳不會死!』,完全表現了其實先生比太太更害怕死亡帶來的離別。

圖片來自奇摩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