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為主持台北電影獎而做準備的時候,看了當時還沒正式上映的入圍片《太陽的孩子》。電影裡有很多讓我好奇的地方,於是就上了導演鄭有傑的臉書想要親自問問,沒想到正遇上他宣佈即將暫時退出臉書的決定。內容大致是說,他得開始創作劇本,每天在臉書上寫下的字,早就超過劇本的字數很多很多了,所以他決定把力氣省下來,專心創作。

其實我這段寫得有點膽戰,很怕弄擰了他的原意,但那內文到底是如何我已記不完全,也不知該往何處找。不過我倒是沒花費太多心力在尋找上,因為一來記載在臉書上的文字本來就不是讓你放在那留做紀念的,早隨著動態時報的洪流沖刷到不知哪去了。再來,現在大家臉書開開關關的,關了不見得不再開,純粹看個人當下心境,所以實在沒什麼好追究個水落石出的。

主要想講我的體驗。

四月初,因為工作團隊的更動,總之,我那跟出版社簽了好久的書,就是得動了。鄭有傑關閉臉書的訊息其實一直放在我的心中,打算遲早也要拿出來試試用用看,而「準備出書」,好像就是個好時機。當時《惡作劇之吻》開拍在即,我就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戲大約會拍到八月,一殺青我就關閉臉書吧,我這麼決定。

好友弦問,到底關閉臉書跟準備出書有什麼相關聯?對我來說,絕對不只是「每天寫在臉書上的字早就已經超越一本書該擁有的字數」而已,而是我發現,當你已經習慣見了什麼就說什麼的立刻發表意見,立刻接收留言回應,然後再立刻回覆留言,這比流水帳還不用動腦筋的發文法/回文法,實在是很損害我的心智與腦袋的。

玩臉書的這些年,我部落格早已荒廢,連最愛的筆記本也不再用,對生活情緒的抒發和感覺,全部都在臉書的動態裡。當人習慣立刻發言,就會習慣把思考閒置。當思考閒置久了,心也懶得繼續深入了,腦袋也不再用功,見什麼說什麼吧反正,輕鬆自在。

我的生活變得平面,浮在動態之流上。就像我看著用行動電話隨手拍下的照片們,雜又亂,根本不記得當下我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感受了什麼,只知道「嘿,趕快拿起手機拍照吧」這樣。

《惡作劇之吻》正式殺青前一個禮拜,我把這些虛無的照片全數刪除,然後把私人臉書設成公開,從此發文內容就跟臉書的粉絲頁同步,所有的發文,都統一從IG發布,全成為工作上與觀眾、讀者、聽眾交流的一部份。個人習慣在朋友圈中的絮絮叨叨,就別了。真正想要紀錄的生活,就回到部落格,好好地拍照、好好的畫畫、好好的寫寫字。

與脫口而出保持了距離,反而千言萬語。

(照片為當時我最愛的咖啡廳ZABU還在蒲城街的時期,那時沒玩臉書,生活踏實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