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5.jpg

【乘著光影旅行】 Let the Wind Carry Me

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背負著一些什麼而來到的。

這一些什麼,由上天安排。所以有些人他們負責白手起家,賣米也能賣成首富,並且用自身例子激勵更多的後浪;有些人他們負責賣菜一輩子卻省吃撿用捐錢助人,助到有一天竟然揚名國際,為台灣在世界發光;有些人他們在死牢裡讓人權問題浮上台面,讓人再也迴避不了。

這些什麼,都不是靠自己算計就能算到的。

就像有一些人,他們過著過著,竟成就了電影的新浪潮,改變了某一世代的電影生態與品味,本片主人翁,攝影大師李屏賓,便如是。

他說,要不是當年考上中影的人當中,有人後來沒去報到,他這個候補的,也不可能就進到中影,接觸了電影世界。

『這就是宿命。』李屏賓說。

他初次正式掌鏡的作品【策馬入林】(與楊渭漢合攝。),竟然就得到了亞太影展的最佳攝影,似乎真就是上天安排好的。不然他那完全改變上一代光影美學的做法與觀念,或許就不會有這個機會生存下來。

這個凡事敬天的攝影大師,遇到了一個凡事配合天的大導演侯孝賢(遇到下雨就拍雨景、遇到颱風就改成颱風戲!),這樣的倆個人,在不斷的摩擦當中,找到了最適當的合作方式,於是成就了一齣齣屬於台灣的、在地的經典。

在這部由李屏賓為出發,記錄他工作態度與人生觀的紀錄片裡,我們看到的不光只是一個對單一人物那種英雄式的描寫,而是一整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概念的形成與由來。

每一個電影作品都是由每一個觀影窗組合而來,而這個觀影窗後的創作者,他的生命美學帶著我們遊走在他的光影中。用一種經過精心設計後的寫實主意,演繹一段華麗又飽滿的感覺

是的,他是一個非常講究觀影窗裡,所謂感覺的創作者。

舒淇說,他從來不會限制演員表演的範圍,他會照著演員當下的情緒移動他的鏡頭。所以他在捕捉人物表演的時候,鏡頭基本上是會抓感覺移動,而非固定式的。

但當他捕捉大自然的景物空鏡的時候卻又不然。最知名的就是他與侯導的數次經典合作中,那些定格不動的長鏡頭。那時他要給觀眾的感覺,便是想要描寫一種︰景物依舊、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覺

在這個紀錄片裡,我們可以從旁看見這麼一個重感覺的創作者,是如何待人、如何敬業、又是如何專注的感受著當下的每一個片刻。

當畫面裡李屏賓拿著自己的小小數位相機,像看到什麼驚奇大事一般的錄下窗外被風吹動著的樹葉,那快樂的模樣,就像是他口中所說,對那被攝樹葉的描述一樣:『你們看它好快樂的一直跳舞!它以為沒有人發現所以它一直跳舞!』

李屏賓像個孩子一樣好專注在觀察這個世界的快樂裡。他也把這種專注放在每一次的觀景窗中,於是我們感受到了這樣細膩的情感,堆疊出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電影記憶。

【乘著光影旅行】記錄台灣電影新浪潮中,影響最大的攝影師(之一)李屏賓的思緒,透過鏡頭裡每一個受訪者(導演、攝影助理、演員等等)的講述,我們懂了一些我們原本不懂的電影裡的鏡頭語言,我們也看見了那些電影裡的一些我們沒看見的巧思。很感謝上天安排我身在這一波浪潮中,在電影裡,我再次深深感動台灣電影的美。

電影的句點是他得到2008年的國家藝文獎(是最高榮譽呢!)時,他的得獎感言。當他的旁白緩而沈靜的說著他在沙漠拍完一個鏡頭後,發現電話裡有二十幾通未接來電後,心理的轉折,到後來所悟到的道理,他豁達的接受了這個心裡最放不下的情感,他知道這個獎要給他的,其實是另一個比獎更重要的東西。

而這部電影給我的,也是比看到一部好電影本身更重要的東西。

去看的時候是個星期二的下午四點多的場次。在微風國賓戲院裡竟然坐了幾乎要一半的觀眾(雖然不是大廳。)。在非假日來說這簡直是太令我訝異的事情。

而這時距離電影在台灣的首演已經是第二週了。對一部這樣的紀錄片來說,如果不是觀眾們觀影後的深被感動,我想,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成績。

這是一部非得進電影院看個一遍的電影,如此才能深懂其美與其想要表達的意義。

如果你正在猶豫,你將會錯過你人生中好美麗的九十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