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華語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MFJmLbQsXW2T7B1fq8n-992x1418.jpg

電影《相愛相親》正式上映是11/17號
我是11/08號在試片室看的
11/15號我準備進電台介紹電影前
瞄到便利商店收銀台後方的多媒體正在播放《相愛相親》的預告
看著那些畫面我瞬間鼻酸

11/28號我再度進電台錄音
幾個同事已經看了上映中的這部電影
興奮地交換著觀後感
沒想到包括我在內的大家也都聊著聊著就鼻酸了
可愛的助理右右說:「天哪,我不能講,一講就想哭。」

11/08號我看完試片時的模樣就像這樣
「天哪,我現在不能講,會想哭!」我跟電影公司的朋友說

終於有時間寫這部電影的現在
因為我持續演出中的舞台劇《徵婚啟事》其中一個情節
讓我對這部電影又有了更新的解讀

這個舞台劇中的情節是這樣的:
我飾演的女演員
正在排練著一齣叫做《徵婚啟事》的舞台劇
排到一半
一個女生毫無預警的衝上台來找我尋求復合
她鬧到整個劇場的人都知道了她是我的前女友
但戲的最後
她卻當著所有人的面前
哭著說這些都是她亂說的
她跟我只是普通朋友罷了

我們在排戲的過程
飾演男主角的曾國城曾經問我:「你覺得她為什麼會突然放棄?」
我說她就是想通了
她終於看清這一切只是她在自導自演
曾國城搖搖頭:「她是因為愛。」

我看完《相愛相親》後
依然繼續演著我的舞台劇《徵婚啟事》
某天在側台等著上場前
看著這個前女友在台上大哭說:「她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只是普通朋友。」的時候
我突然想通了《相愛相親》

「你覺得最後她為什麼會做那個決定?」變成我在那之後最喜歡問朋友的問題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姥姥終於同意遷墳
或許並不是像我一開始認為的「看到他老了的照片發現自己根本不認識這個人」而已的那麼單純
但當然這絕對是其中一個影響
不管是她和薇薇的互動、和薇薇媽媽的官司攻防、終於進了城看到薇薇一家...
所有從她被找到
開始面對遷墳這件事的任何發生
都累積著最後她的決定
這些完全不用多解釋與說明

我想知道的是
到底累積到最後的「那個」是什麼
是終於想通自己的等待不值得?
是心死了只好接受?
還是因為愛?

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而我的答案就是


姥姥曾經跟揚言要告她的薇薇母親說:「我們都是一家人,你到底是告我什麼?」
這個「一家人」就是整部電影

很多人看到姥姥在把收到的列印照片不小心弄壞的時候哭得最慘
也很多人是在姥姥遷墳時對著老公的骨頭說:「我不要你了」哭得最慘
而我是在最後薇薇的爸爸買了新車
老婆問:「這車誰的?」
爸爸說:「這咱們的。」時後哭最慘

這世界上能讓我們想都不想就能說出「這咱們的」只有家人了
可偏偏我們還是常常計較著你或我

對我來說
當姥姥在遷墳的時候
對著老公的骨頭說的那句:「我不要你了。」
就是在說著:「我愛你。」

她不要老公走的有牽掛
因為愛
她最後接納了所謂的「小老婆」
成全了另外一個家

Love Education是電影《相愛相親》的英文片名
當在電影開始前看到這兩個字的時候
我皺了眉
覺得是在上課嗎
但看到電影最後
我邊狼狽的擦著鼻涕眼淚
邊大大的服氣導演張艾嘉

自己真該被這樣狠狠教育一頓啊

寫稿的今天是11/30
我在臉書上看到朋友對《相愛相親》的討論
對於到底最後是什麼讓姥姥做了決定
底下一連串的討論
我很崇拜的學妹Penny蔡珮玲寫了讓我更崇拜她的想法
“當她看到丈夫老了的照片說「他不是長這樣的啊」的時候,自己才發現那個愛其實只活在她的心裡,那是信仰了”
我在電腦前看到她這麼解釋
我又鼻酸了
真不虧是台灣電影美術設計一姐啊啊啊啊啊啊你

因為寫文章
一整理才發現從我過這部電影直到現在已經22天了
但還是不斷的會有清晰的電影畫面在腦海中出現
也會一直遇到看完電影後熱切想討論的人
這對我來說就是好電影了
多麼開心現在擠在我腦袋裡的電影還有更幾個月前看的《大佛普拉斯》以及《血觀音》


(圖片來自雅虎奇摩電影


 

 

 

 

文章標籤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0011101.JPG
即使在做電影相關的主持/專欄/評審的那麼多年之後的現在,我都還是會常常想起在那好多好多年前,兩個讓我走進電影工作的第一次。
第一個第一次,是黃子佼的電台節目,需要一個介紹電影的Guest Dj,某個晚上他突然想到我很愛看電影,就打了電話來問我要不要去當固定來賓,於是我就成了一個電影的介紹者。
第二個第一次,是金穗獎發現我的部落格寫了好多電影評論,某天就問我願不願意當部落格達人的評審,於是我就有了電影評審初體驗。
從這兩個第一次之後,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電影節目、有了自己的電影專欄、主持過幾次金穗獎的頒獎典禮、台北電影獎的頒獎典禮,也再當過幾次評審,有金穗獎的部落格達人、台北電影獎的媒體推薦獎,幾個商業競賽的短片或紀錄片評審等等。
幾年來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了很多電影圈的夥伴,閱讀了很多專業人士的文章,知道了很多關於一部電影從無到有的不簡單,以及,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比以前看了更多更大量的電影,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只要選擇自己想看的就好,我得什麼都看,有的時候還得因為時間急迫,而只好到電影公司的辦公室那小小的電腦上看片,無法享受美好的大幕、或是厲害的聲光效果,甚至累得半死,還得打起精神去看,只為了要做足功課。
而這樣的我,近年來最大的改變,就是我不再評論了。這幾年的金馬獎,在頒獎典禮之前,都會有各方媒體找來,希望我能做預測,我全都推辭,在自己的節目裡也絕對不說,我的電影專欄只寫看了喜歡的電影之後,對其議題的發想,有點導讀的意味.評論,再也不。
因為看得愈多,愈發現自己的渺小。
接觸的愈廣,愈是對每個作品都抱持著無比敬意。
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開始喜歡台灣電影,同檔期上映的電影裡,我一定先去看台灣的,不是因為愛國的關係,如果我是法國人,應該也會喜歡台灣電影,就是這種感覺。但喜歡歸喜歡,並不代表我喜歡的就是最好的,同樣的,那些我不喜歡的電影,也不能就說那是爛片。而當我因為工作更大量的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之後,我更是對台灣電影感到佩服,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下,還能每年每年拼出那麼多的作品,在世界各影展亮相之外,也掙扎著在台灣的電影院中努力的多演一天是一天。最後,在報名件數愈來愈多的金馬獎中,爭得入圍。
說:「國片就是爛啊,不能怪我不看。」
問:「你上次進電影院看的國片是那部?」
答:「不記得了耶,我才不會看國片。」
再問:「你都沒看,怎麼知道爛?」
硬答:「我就是知道。」
這樣的對話對熱愛台灣電影的影迷來說,肯定不陌生。我們也就只能摸摸鼻子,繼續把台灣電影盡力的介紹給更多人,再等著那每年一度的被這些人檢討金馬獎到底還要不要辦下去。







 

 

 

文章標籤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4051667_1780471812233386_5540970011634033137_n.jpg

開始聽歌的時候,是從楊林開始。那時我國小,學校的歌唱比賽,我,我隔壁的,我前面的,我後面的後面的,隔壁班的,樓下和樓上哪班的,女生們幾乎全都選楊林的歌。當時陶醉在擁有大眾陪伴的口味裡,覺得自己就是被世界認證的一份子了,真好。

上了國中,因為種種和每個拿叛逆當樂趣的傢伙一樣的原因,開始想要逃離這個好不容易才加入的世界。你們大家都怎麼樣,我就是偏偏不要怎麼樣。雖然這個邏輯一直到好多年後,我才領悟這也算是某種「被大眾牽著走」的概念,但的確好長一段青春樂在其中。

所以,我離開大家都喜歡的所有,開始尋找大家沒興趣的、不理解的、不知道的那些音樂、電影、文學...等等的任何創作,胃口養著養著,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我。至此,欣賞的東西、喜歡的東西,就有一種再也回不去的悲涼,特別是當我想要尋找同好、找認同,卻得面對一張張茫然又困惑的臉的時候。

侯德健在民歌四十紀錄片《四十年》裡說了一段話,解釋了我心中的這個結。他大致上的意思是,你之所以認為那誰像天仙一樣,不是因為那誰真的是天仙,而是你在看到那誰的時候,你的賀爾蒙讓你覺得那誰真的是天仙,至此,那就成了你的喜好,而那大部分都剛好是你青春期的時候(我保證他說的比我的說法有深度一百倍)。

對,我們對這世界的喜好,似乎真的從青春期開始定調。在我曾經寫下的一篇名叫《再次聽到盧昌明卻是他的永遠離開》文章中,可以找到些許答案。

可是當你已經過了青春期,再次回望那個年代的事物,會對你當時錯過的,有不同的感覺嗎?

在民歌四十紀錄片《四十年》裡,我有。

我從來不聽民歌,但當然不可能沒聽到過,畢竟哥哥姊姊都會傳唱,各媒體也會懷舊個不停,但是自認沒feel,你就會自動略過一切。

而這一切當坐在電影院裡,隨著導演侯季然的編排,從李雙澤講起,至陶曉清結束。當我再次在大銀幕裡聽到《美麗島》,這感受已經大大超越當時眼見《女朋友男朋友》時的版本。當我在這電影裡認識了楊弦,我對自己竟然是在蛋堡的《演員》才知道他而感到可笑。看見李建復當年那個好萌的樣子,堅定地唱著《龍的傳人》,看見包美聖站在台上唱著19歲時期的《小茉莉》、看見胡德夫、看見李宗盛、看見邰肇玫...看見好多好多我錯肩而過的,我明明離他們並不遠,卻選擇把目光別開的那些,我真是感謝他們硬是留下了當年的勇氣與感受,化為一首首歌與詞,流傳著。

這四十年,在台灣的每一步,借用《美麗島》的歌詞,篳路藍縷,不要忘記。

 

 

 

文章標籤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3528061_1087152598007841_3762996970026160075_o.jpg

 

有些創作是在你知道它怎麼被完成的之後,會更把敬意往上加一些,電影《樹大招風》便是。

故事背景是改編自真實的犯罪事件,人稱三大賊王的葉繼歡,在電影裡成了葉國歡(任賢齊 飾演),季炳雄成了季正雄(林家棟 飾演),張子強則是電影中的卓子強(陳小春 飾演)。三個不同的人物,由三個不同的導演負責劇本與拍攝,呈現出的形式是三段獨立完成的三十分鐘的短片,剪成了一部九十分鐘的長片,交叉縱錯、一體成型,於是我看到的是,這三個角色的刻畫真是深刻細膩,每一個眼神、語氣、行為,都那麼的明確,毫無猶豫之處,個性強烈又獨特,精彩至極。原來,根本是當成三部自傳在拍。

怎麼完成的,我把搜尋到的比較完整的專訪連結在此:立場新聞訪《樹大招風》三導演

其中季正雄的段落,真讓我難忘。

我雖然從不認為任何形式的罪犯,除了惡之外就毫無其他值得需要被人理解的部分,但我也從來不會因此就一股腦的站在同情的角度,去說那些:「啊,他會變成這樣都是因為這個世界對他不公平。」之類的鬼話。世界本來就不公平,它從來沒說自己是公平的,誰都不能因為自己對世界的誤解,拿來當成傷害別人的理由。這就是「季正雄」的段落讓我很服氣,看得很過癮的地方,因為負責季正雄這號人物的導演/編劇許學文,他除了把這個惡名昭彰的大賊,從小處雕刻,像是,他盡力地讓自己低調,那上衣、牛仔褲、髮型,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了,他讓季正雄有人味,有掙扎,這掙扎有別於另外兩個罪犯的掙扎,他的掙扎是與別人有關的。他會掙扎於對自己多年好兄弟的感激與嫉妒,也掙扎於是要為了自保,還是保住兄弟得來不易的平靜家庭生活。之外,他並沒有放棄描述季正雄沒來由的冷血狠勁。

季正雄就是殺人不眨眼,那些讓他心煩的、瑣碎的、囉唆的,就像趕蒼蠅,一般人手揮揮就算了,他就是非得讓對方永遠閉嘴。而且一出手,就是死絕,是那種連聲音都發不出的絕。林家棟把季正雄演得好入骨,他光是站在那,你就覺得寒氣逼人。

我對低調的狠角色沒有招架之力,出手前沈默一如日常,出手的瞬間你就是半個字廢屁的時間都沒有,對我來說,在《樹大招風》裡的林家棟就是這樣的狠角色,許學文也是。

三個電影中的罪犯後來的結局放在這個連結,也有比較詳細的編導的描述:明報新聞網《樹大招風》3導演拍3大賊 回望大茶飯年代



圖片來自《樹大招風》官方臉書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1186028.jpg 

看完《醉・生夢死》開車回家的時候,我一個人在車上大喊:「X的,也太好看了吧!」、「X!」、「F***!」⋯⋯這激動的心情,一直延續著,只要想起,都會忍不住大罵髒話。
我想,這是目前唯一能完整表達對這部電影最高敬意的方式了...

(未完)

全文請直接點選我的電影專欄@東森娛樂新聞雲 ET看電影



文章標籤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1201241.jpg 

有一種人很讓我羨慕:講話簡單扼要卻能幽默有趣,讓人意猶未竟,聽完還會細細思量其中奧妙,事後算一算,才赫然發現,啊?怎麼已經快兩個小時啦?電影《青田街一號》就是給我這種感覺。

現在愈來愈多電影都走向「混搭」...

(未完)

全文請直接點選 我的電影專欄@東森娛樂新聞雲 ET看電影

文章標籤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0026444.JPG 

這陣子因為工作,北京、香港、上海輪著跑,在台灣的時間被壓縮,該趕在出國前處理好的事情顯得更緊迫,好在陳先生剛好有空,也大發慈悲,願意當當司機或挑伕什麼的,省了我很多力氣,我們也因此有了比平常多的相處。

接下來要到加拿大拍戲十天,幸運的,他依然有空可以載我到機場。

「但是這次回來,我就沒辦法去接你了喔。」他說。

「是喔?」我已有心理準備,因為老早聽說他要開始忙。

「那時候應該就已經在台南了吧,大約兩個月之後再到宜蘭…」他講著他的行程,我暫且隨意聽聽,反正這行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對於還有一陣子才會發生的事情,習慣先聽聽就好...


(未完)

全文請直接點選「姊妹淘網站」 我的 藝文X生活X電影 專欄 

文章標籤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414396_536922906411329_4710068766176336352_n  

(圖片來自《醉・生夢死》官方臉書)

從國中開始看電影,沒想到愛或不愛,更不會想說,「看了這麼多電影到底以後是要幹嘛」(蔡爸爸蔡媽媽的最大疑問),但就是喜歡,就是興趣,哪還有什麼大道理?

看久了、看多了,很自然的歸納出自己的看片風格:科幻片不愛、西部片不看、動畫片挑著看、戰爭片最後看。

而我最喜歡的類型,就是風格強烈又夠獨特的文藝劇情片了,如果是小品等級的最好。

於是,我出生之後十三年開始算起的話,台灣的自製電影我幾乎都看了。

(因為台片大部份都是這種類型的,加上片量比起他國本來就不算多,所以幾乎都看過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但也是這樣,我敢大聲保證,《醉・生夢死》絕對是台灣最優秀的電影之一。

即使你沒有被這電影的內容感動,你也絕對不能否認它確實相當難能可貴。

六月的時候,為了要準備主持「台北電影獎」而做功課,每天在忙碌的工作裡,硬抽出時間,在台北電影節的辦公室,就著電腦的投影與喇叭,趕著看入圍電影們。

筋疲力盡的某天,看到了《醉・生夢死》,當下便激動到說不出話來。

在緊接著要看下一部入圍電影的空擋,我趕緊寫了訊息給發行公司海鵬影業的姚哥,言不及義的、重複又重複的只說了「真好的電影」、「怎麼這麼好看」之類,以及好多驚嘆號,姚哥肯定覺得我瘋了XD。當時還不能說我是典禮主持人,只拜託了他到時候電影正式上映,一定要來我的節目讓我好好訪問,便匆匆離線。

然後便是他們在台北電影獎一連串的得獎、然後我節目的訪問、主持了兩場首映、買了一堆電影交換券在節目裡送票、再把票送到電台其他的節目們逼主持人幫我送票、一個藝文X生活專欄+一個電影專欄的狂推、再送電影交換券給周遭的親朋好友。

現在電影已經正式上映了,我也該正式跟迷戀著《醉·生夢死》的我說再見了。

電影上映了自有它的命運,多說無益。

就像電影裡謎樣的「碩哥」,這類人帶著他們所創造出的虛假,游移在更多的虛假裡。哪個真?哪個假?連他自己都不想弄清楚了,你替他在那急著找什麼答案?

在這樣的世界裡,這部電影顯得如此誠實,張作驥・如此可貴。

應該是我對這部電影最後的公開評論了:

蔡燦得/《醉・生夢死》 X的,也太好看了吧!

最後,謝謝ET看電影的開站有想到我,讓我有個能發表電影觀後感的好地方

11800625_595710110532608_2556590973599625284_n  

 

(圖片來自《醉・生夢死》官方臉書)

 

文章標籤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fd100d0a-50e7-43a2-87ea-9fe70fab5528  

(圖片來自2015台北電影節影片《醉.生夢死》

有一種創作人,詮釋生與死的方式,採取「俯視」的角度,低頭看著那些被已經走過的痕跡,不管是乾淨還是骯髒,都已經與現在的他無關了。

張作驥導演的作品,讓我覺得他自己正是被踩在腳下的那些痕跡,不管是乾淨還是骯髒,他都無瑕觀賞,也無心離開,因為某些原因,於是只能活著。

《醉 生夢死》有完整的故事,一對兄弟,對母親的愛與恨、照顧與擺脫。

如果「母體」的概念,等於生命,那麼我們對「活著」的離去與否、掙扎與否,從中衍生出的罪惡感,這些一旦開始細想,就會陷入無止盡矛盾的問題,張作驥用劇中人物「老鼠」的大量對白,呈現對活著的焦躁。

「老鼠」老是在說著,對自己說,對旁人說,對正在死去的動物說,也對屍體說,說個不停。

玩笑的、平靜的、憤怒的,任何時候他都有話可以說。

但說了半天我們也不知道他究竟想要怎麼樣。「老鼠」就是一個如此悲慘的個體,寂寞又孤獨。

你覺得「老鼠」有多悲慘,這部電影就有多悲慘。

(因為或許有人是很樂在其中的,像我就挺樂。)

我認為這部電影就是一部正在活著的電影,我也覺得張作驥導演就是一直在用活著詮釋著活著這擋事。

我曾經認識過幾個這樣的導演,後來再見他們,會發現他們已經離開活著這擋事很遠了。他們換上了乾淨整潔的服裝,剪了個奮發向上的髮型,生活有了計畫,還常常出國旅行,療癒自己的心靈。

在幾部算是賣座的電影之後,他們擺脫了當年用活著創作活著的生活方式了。他們依然很有才華,他們現在的才華,讓他們開始用俯視的角度看待生命,對待創作。

 

而張作驥則還是一直都是當初我認識他的時候那種活著的樣子。

 

所以我們現在還能有這麼一部深刻的,正在活著的電影可以看。

 

文章標籤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79fb998-019c-4789-b0c2-e9ec7074f918  

(圖片來自 2015台北電影節影片<<寧靜咖啡館之歌>>

(小小劇透喲)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海邊、陽光、咖啡館、純棉洋裝、成熟的小孩、幼稚的大人、緩緩的對白這些因素只要放進「日本片」的分類裡,一切就是很合拍,完全不會讓人有半點做作感。

我並不喜歡定義哪種片是療癒片,因為<<Mad MaxFury Road>>對我來說也很療癒,但在<<寧靜咖啡館之歌>>的氛圍裡,你就是會覺得,世人所說的療癒片,就應該是長成這個樣子的啊。

隨著要等待父親返航的女主角,回到了她小時候生活的海邊,我們因此看見了一個年輕的漂亮媽媽、和一個必須照顧年幼弟弟的小姊姊的故事。

除了這三個女性,故事裡提到的相關人物也都是以女性為主,包括女老師、賣場員工、顧客,和事故遺族們。

但放在姜秀瓊導演的手裡,主角卻成了畫面中的那些光影。

來自天空中的光源,折射在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主體上,日光也好,月光也好,在姜秀瓊的調度裡,我深切感受著宇宙的包圍,人類隨著海洋潮汐,與萬物一同經歷著生與死,等待與被遺忘。

其中一位也和女主角一樣,等待著那艘失蹤船被尋獲的老大姊說,每次先生要出海前,她都會準備一個大福給他,但出事的那天,先生來不及吃就上船了。所以在那天之後,她就每天準備一個大福等著,想,或許今天他就會回來了,回來他就可以吃了。

這麼一等,就是八年。這八年來,她每天就自己吃掉那個為先生準備的大福。

「所以才變那麼胖。」她說完大笑,其他遺族們也笑到東倒西歪。

 

在光影流動之間,是萬物皆然的感傷也好、釋然也好,一晃眼,一生不也就這樣過去了。

我很喜歡這部片,女主角永作博美無話可說的充滿渲染力的溫度,與導演姜秀瓊像光一樣把各式情緒折射給觀眾的力道,輕柔且強烈,看似隨意卻又精緻無比。

文章標籤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5台北電影節影片<<小孩>>
bb1dc8b4-7d4e-4b1b-9002-f2e6f7046287  

(圖片來自2015台北電影節影片<<小孩>>
<<小孩>>/蔡燦得

從劇中的「佳家」出場後,我就忍不住一直只看她。
不是故事的問題。
「一對高中情侶,生了一個小孩,該如何面對他們的人生」,這樣的描述還是挺能吸引人的。
也不是導演的問題。
時間設定主要是從小孩出生後開始,再間歇的剪入兩人過去的初識階段,雖然這樣地安排,使得進行中的節奏帶有突兀感,但我還挺喜歡。
回憶不都這樣,總是說來就來,說結束也就結束了。
而到底為什麼我會只看著女主角呢?
後來反省,發現是因為這個主題,實在是隨手一抓就是一把。對於總是把小品類的劇情片當首選的我來說,已經太過熟悉到很難再有什麼激動,除非有很特別的因素出現。
譬如,本片中,飾演「佳家」的女演員溫貞菱的表現。
劇中的時間過程並不長,很快就陷入熱戀的兩人,也很快地就有了小孩,前後頂多兩年不到。
所以演員是無法依賴外型上什麼太大的改變,來強化自己內心上的改變的。
而溫貞菱的表演完全做到了角色該有時間差,她說服了我「她」真的是經歷過了劇情中所描寫的那一切。這點,從跳躍式的剪接裡看得更是明顯。
再來,她對「佳家」做選擇的猶豫、對愛情和家庭的矛盾,還有對未來的疑惑、恐懼,偶爾會因為逃避在別的事物上,而顯現的短暫而微小的快樂,這些很容易偏向「慌忙」的表演,她都非常鎮定的處理。
在<<小孩>>這種規格的戲劇裡,很少出現演技如此沈穩的飾演少女的演員。至少,在台灣真的很難得,絕對是值得進電影院欣賞的表演。

文章標籤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詳情請前往http://blog.sina.com.tw/movieseeds/

得;首先,很開心再度擔任金穗獎部落格達人的評審。

 

本屆的入圍作品,不管是題材、風格,都相當豐富。雖然這點造成了我們在評選的過程某種程度的困擾(每種風格都有人愛,重新投了好幾輪...),但,這真是件好事!

因為終於再也不是只有彷彿岩井俊二附身般的學生純愛作品可以評選了,這真是讓第二次擔任評審的我鬆了好大一口氣呀。

本篇我將從中選出我心目中的十大佳作來做介紹(不分排名),或許與最後選出的名單不同,但這並不代表我不認同終極的名單。同樣的,終極的名單也不表示其他沒得獎的作品不夠好,相反的,這次真的有太多精彩的作品。

小偷

歷經多次影展皆不敗的確是有其原因的(即使沒得名也會讓那個影展的評審掙扎糾結討論許久)。故事線清楚、劇情引人入勝、演員表現精彩、剪接明快、長度剛剛好,是一部各方面都沒啥好挑的作品。

那一年,曾做錯的事

很懂得把故事說得懸疑,一個女人三跪九叩是在求什麼?一個可愛的少女為什麼會那麼凶悍難相處?那個位置有什麼意義?一個個片段把成功讓觀眾把好奇心留到最後答案揭曉時。

關注了校園霸凌,以及意外中倖存者們的處境,手法很純熟。

死亡凝像

我相當喜歡這個故事概念。與學生、死亡有關的作品,很少有人能走出日本人的陰影。但本片不管是主題或是影像,都拍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

因為愛上死神而老是拍自殺者死亡,進而讓自己不斷死亡的攝影師,題材讓畫面在眾多作品中顯現出獨特的陰森美,有關自殺的辯證也表達的不賴。

 

鞦韆

獻給祖父的動畫,一個老到真的活得很痛苦的老人,為了不要讓活著的人難過,而寧願放棄一個可以輕鬆死亡的機會,最後的回馬槍很讓人揪心。才用四分鐘就能把故事說到人心坎裡,不簡單。

綿延的生命

個人認為是入圍的紀錄片中,最完整的一部。有主角的主述、有親友的訪談、有資料報導等等。紀錄主角的人生歷程,也剛好紀錄了美國對華人的觀念進展過程。主角成露茜博士一生的傳奇,也成就了這部難得的紀錄作品。

小粉紅

線條極為簡潔,完全沒有台詞,甚至連五官都沒有的造型,意思卻表達得相當清楚。寓意有趣、勵志,色彩乾淨,很討喜。

晚秋

用輕鬆幽默的手法,表達老年的孤寂。節奏輕快,但是議題嚴肅,很值得推薦給為人子女的。畢竟人都會老,當劇中少女落寞的說出:『我都不知道我老了會變成這樣。』的時候,的確打中觀眾要害,是概念相當強的作品。

翻個牆

雖然是走清新路線的學生純愛片,但是偏灰的色調,很符合劇中那些被圍困在校園灰牆內的年親的靈魂。美術我很喜歡,讓全片顯得陰鬱又優美。

最後一定要來講講李哲光導演/編劇。這次他創作的作品入圍的就有yaya面交男。兩部風格迥然不同、卻同時都讓我非常喜歡的片。

yaya講得是原住民遇到的生活難題,主角是一個生活幾盡走到盡頭的小男孩,我們看到的是真的絕路了,但是男孩靠著他的想像力,竟然還能在故事最後微笑著。這樣的想像能撐多久?是否有人就這樣撐了一生?真的很心酸、很心疼。這部片的鏡頭與畫面很有詩意,燈光細膩,很有電影感。

面交男是一部kuso至極的現代寓言,童話故事裡的公主是黑道老大的千金,王子是吃軟飯的千金的老公。寓意是要大家不要瞎搞亂搞,夜路走多就是會遇到鬼。對白逗趣、演員討喜,劇本兜到最後驚奇又夠白爛,是少見的幽默之作。

 

以上,純屬個人推薦。佳片不少,講不完也獎不完。台灣的創作人好像突然哪通了似的,不再只拘泥同樣風格,未來的競爭勢必更激烈更有趣。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屆的金穗獎了:)

文章標籤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995.jpg  

妳還記得13歲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嗎?

我不太記得,畢竟那真的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除了時間讓印象模糊,還包括在那之後的我,一直都努力的遺忘當時對世界與生命太過纖細敏感的自己,彷彿那樣才 能平安的繼續活下去似的,那麼努力的忘記。於是,這樣的我,果真平安的活到了現在。所以對於13歲,我唯一確認的輪廓,就是當時那種「覺得一切都會過去」 的心情。

開心會過去,所以不要開心比較好。
幸福會過去,所以不要幸福比較好。
愛情會消失,所以寧願不要愛了吧。

好像大家都是這樣長大的吧?我知道我並沒有什麼好特別需 要傷感的。大家彷彿都在那種年紀,開始決定要好好長大。用大人的方式,成為下一個「正常的大人」。但是當我們真的成為大人之後,才發現原來大人也可以有很 多種,不見得一定得要放棄屬於原本自己的那一些什麼,所以,我們著急著開始「尋找自己」...。只是,之後不管我們再怎麼找,我們都知道,13 歲的那些最珍貴的、最真實的「自己」,已經永遠被我們自己遺忘在時間洪流當中了。

啊,好令人熟悉的傷春悲秋啊!有多久沒放任自己寫這種東西了呀?天哪天哪天哪,寫完再看我都要覺得肉麻兮兮,害羞的不得了了!

這就是看完電影【星空】的後遺症。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13歲的少女(徐嬌飾演),她就如妳我的成長過程一樣,家庭裡或許發生一些父母感情不好的鬼事、學校裡或許發生一些霸凌與被霸凌的衰事、 心裡也或許正好有喜歡上哪個男生卻又不敢告白的心事。用我們現在的腦年齡看,早就能一笑置之了。會再提起都是拿來「想當年」的,就像男生會說當兵事說一輩 子一樣的那種程度。

如果妳想重溫13歲的多愁善感,電影【星空】就是這麼一部讓人「回到13歲心情」的電影。只是在故事裡,替那種年紀所謂害怕擁有(反正遲早會失去)的矛盾,下了一個讓已經變成大人的我們,很有感觸的註解:「雖然一切都會過去,但是在放手之前,想抓多緊就抓多緊!」。

如果從13歲主角的主觀來看,劇中一切被放大的感傷與憂鬱都顯得不刻意也不做作了,雖然如果以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腦年齡來看的話,的確會覺得有點肉麻。「怎麼會有人用那些詞說話?」「怎麼會有人用那種方式哭泣?」「怎麼會有人覺得那樣浪漫?」…

嘿!別忘了13歲的自己就是這副德性啊!而那就是我們最原本真實的模樣。

如果妳不記得當時的自己了,不如看看星空吧。不管是幾米的同名原著繪本、或是導演林書宇改編的電影版本、再不然,哪怕是只要抬起頭,看一看夜空裡的那一片星空,也很好。

★電影簡評:

奇幻寫實,再加上文學,一向就是我最喜歡的電影類型。林書宇導演在處理【星空】裡那些介於「現實」與「異想」的畫面手法我相當喜歡,這個部份的品味絕對可以與歐美同類型電影拼場。在台灣的電影長片來說,算是很好的開始。

至於電影的整體得分,演員的表演也必需承擔相當程度的百分比。就我個人淺見,如果不介意徐嬌與男主角之間演戲純熟度的差別,那麼或許整體得分是過關的。但如果你剛好是相反的觀眾,又不想錯過影像上的美好,那麼不如換個心情,反正他們演得就是13歲的青澀啊,畢竟我們都年輕過嘛是吧。



附註:

一,圖片來自奇摩電影。

二,本文來自我在姊妹淘網站的電影專欄http://www.wo-men.com.tw/article.aspx?cid=44&id=3695

三,飛碟電台我的電影介紹單元每週五下午兩點@Fm92.1

 

請多多指教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他們在島嶼寫作.jpg  

文學,在我到目前為止的生命中佔了好大好大好大的一塊。

從小學我就好愛學大人讀詩詞散文,雖然我的時代是從席慕容與朱天心開始。並且也一直到今年我才讀上[未央歌]的鹿橋。

曾經因為被媽媽告知小時候有演過林海音[城南舊事]裡,大堆頭小孩的其中一個,而高興的拿來說嘴到現在。然後有一天在明星咖啡廳突然發現我最愛的座位竟是周夢蝶的位置,我又把這筆巧合放進了我的炫耀名單裡。余光中我永遠都處在“拜讀中”、鄭愁予不好懂所以讀得好慢,而王文興?對我來說還是一個問號。楊牧則一直在我“即將閱讀”的等待書單,但其實我又很逃避,畢竟他是那麼強大,我,能懂嗎?

對於這些文壇的大前輩,我好著急我的閱讀進度,當然,也很擔心我的理解程度。畢竟對我來說,他們是屬於傳說中的。

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林海音

原本我以為他們將永遠在傳說裡,而在島嶼寫作的他們這次從傳說走了出來。

 

我不愛翻譯文學的,文學有讀原文的必要性。

而電影我又特愛屬於台灣的,畢竟也是與文學一樣有某種屬於“原文“的概念。

 

所以這次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我也樂在從導演選擇起。

陳懷恩、林靖傑、楊力州、溫知儀、陳傳興

都是文人風格強烈的台灣導演,他們與拍攝對象的配對我認為十分適當。

 

唯一的女導演溫知儀,把楊牧這位太過低調,而讓外人幾近“敬畏”的大前輩記錄得好可愛。他那沒人敢進去的書房,原來窗外特地種上的竹子,是為了不要被人從窗外一眼瞧見。

他有多不喜歡露面呢?在訪問過程中,拍攝團隊跟著他回到了學校,楊牧一直急著要離開,說話和腳步都匆匆忙忙的。被一旁的太太逼問之下才說出:『我這裡認識太多人,被發現了不好。』。

後來他的弟弟回憶年少時的楊牧,的確早就是現在這樣,老待在書房裡不出門的。他們當時還在背後戲稱他有”恐門症“呢!

而他人其實並非嚴肅的,臉上總有一抹靦腆的隱藏式笑容。

他的溫暖,溫知儀看見了/[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唯一被紀錄的女性文學家林海音交給了楊力州導演。

她也是唯一一位已經不在人世的被記錄者。而她在文壇的地位就像母親般偉大。

這個艱難的使命,楊力州猶如輕輕拿起似的,再輕輕的放下。可是卻留下飽滿的感動。

導演用林海音生前幾段家庭錄影帶式的,記錄她生活裡的影片,與文壇後輩對她的崇拜和感恩互相交接,搭上粉色童稚的漫畫穿插其中。似乎時時提醒著我們,這個總是海派的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前輩、這個用生命去提拔文壇後輩、讓大家說到她都感謝不已的堅毅女性,其實一直都還是當年在北京城南的那個女孩,小英子。

這些粉色夢幻的動畫,反而讓我們感受到她過人的堅強。

楊力州一直很會說與“時光流逝”、“世代交替”有關的人生故事( 譬如近作[被遺忘的時光][青春啦啦隊]。)。在本段紀錄片中,最令我難忘的一幕,是林海音的女兒帶著拍攝團隊回到媽媽小時候的住處,當她一邊指著媽媽在[城南舊事]裡描述的地理位置,一邊爽朗的跟拍攝團隊介紹的時候,楊力州在當中交錯剪進了林海音多年前,帶著另外一批人馬回到同樣的地方,對攝影機做著同樣介紹的錄影畫面。同樣的角度、同樣的語句,一個不留神,觀眾會以為是自己眼花了,才會把林海音的女兒看成了林海音...當看仔細了的剎那,已經忍不住紅了眼眶。

兩個世代其實那麼的相像,[兩地]也是。

 

余光中是一個風趣的長輩,對生命總是幽默以對,雖然在作品中並非全然如此。喜歡大自然的他,交給了擅長捕捉大自然美好與感動的陳懷恩導演,讓[逍遙遊]有了貼切的詮釋。

看到那些陳懷恩特地擺進的那些旅程似的段落,不得不想到當時[練習曲]給人的感動。紀錄片是上帝的禮物,只要順著生命走,總是會來到應該到的地方。

就像余光中的作品,他就是一直活,然後就一直寫。順著天的,停不下來的。去到哪就寫哪。初來寫鄉愁,近來就寫西子灣。

『一個地方還沒寫文章就不是你的。』他說,他的作品講述的景像都是真的。『用寫實來造境,就不會作假。』余光中藉著他桌前的檯燈與窗前望過去那佇立在海邊的燈塔這麼告訴我們,彷彿也是在替這一次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做了貼切的註解。

 

 

後記:

目前先看這三部,如果以導演作為選項的話,我十分期待的是林靖傑導演的[尋找背海的人]。因為他還未真正當導演前,也是以投稿的方式,在報上用文字讓自己備受注目。目前來說,我喜歡他的字勝過電影作品,而這次讓他與文學結合,怎能不期待!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652.jpg

*注意,本文為雷文喲。

 因為全面禁煙,所以社會上有一種氛圍是:最好電影也不要拍吸煙的情節,免得教壞囝仔大小~

所以編導彭浩翔就乾脆來寫個“禁煙中”的電影,故事的背景就是香港開始全面禁煙的時候。

感覺起來挺正面,但事實上劇中角色們卻從頭到尾都煙不離手的大抽特抽。原來,他所描寫的情節,是在禁煙令中,大家都在馬路後巷偷抽煙的部份!

主旨似乎在挺政府,實則是讓電影的每一格都煙霧迷漫。並且主題講得還是愛情,對禁煙令根本連討論都不討論,完全不把全面禁煙放在眼裡的姿態,讓[志明與春嬌]很有一種彭式獨特的黑色幽默。

在煙霧中偷偷抽煙的快感,與愛情正要開始的曖昧,兩者皆有一種煙霧迷漫的美。但在煙霧散去後,該面對的還是得面對,譬如被抓到偷吸煙的鉅額罰款,以及搞曖昧卻不小心卻把到了對方的尷尬(或是自己不小心被對方把到了一樣尷尬~)。

彭浩翔用自己擅長的短篇(一段段的談話),接成了一個很可愛的長篇愛情故事。風格非常混搭。大開場那個停車場恐怖片的梗,簡直要讓人以為是不是看錯電影了(非常彭式的捉狹。)!片中也穿插著偽紀錄片的片段,讓劇中“角色”受訪,說出他們對愛情的看法。也用隨意街拍的方式,搭配著男女主角在香港街上的行走和對話,把香港的獨特的景象用彭式美學紀錄下來。

而奇妙的是,當故事中男女主角幾乎貫穿整部片的曖昧,最後在男方終於願意對女方表白之後,原本故事中那種甜蜜的氛圍,反而隨著戒煙行動而不再瀰漫的煙霧一併消失了。

這種“終於決定在一起”了,但觀者卻並沒有感覺比較幸福的下場,不知道是不是編導原先就設定的?還是我個人偏好的關係?

“曖昧總是愛情中最美好的部份”的這個“真理”,被彭浩翔表達的淋漓盡致。這甜蜜的煙霧慢慢的、不著急的,用每一句台詞、每一個眼神堆砌起一段讓人感同身受的愛情攻防,迷人之處就像男主角在旅館裡對女主角說的那句讓女生決定被他把到的話一樣:『 有些事不用一個晚上做完的,我們又不趕時間。』。

 

難怪都說戒煙難啊。

 

(圖片皆來自奇摩電影)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07.jpg

*注意,本文為雷文喔。

就像精工錶一樣,每一個零件都紮實緊密的在設計者的計算中運轉著。[鷄排英雄]就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滴答滴答。

大開場“八八八夜市”的自治會長選舉,都要開票了,但是大家找不到關鍵人物小七。於是開始一攤攤的尋人。這麼一找,就帶出了每一個主要角色的攤位,以及人物間的關係:誰與誰有仇、誰的生意好、誰是夜市老大、誰是夜市之花、誰喜歡著誰、誰不學好、誰很機車,甚至連誰是台灣人誰是說客語的都一併交代完畢。

很即時,把握住觀眾好奇心時間。

滴答滴答。

男女主角出場。女主角拿下安全帽的剎那,瞬間電到了男主角。愛意開始蔓延。女主角的一通電話也瞬間說明了這段註定三角的戀情。

很瞬間,絲毫不囉唆和浪費時間。

滴答滴答。

男主角的家庭背景與議員的關係,也隨著議員到夜市拜票時,一個眼神簡單的把連續劇大概可以演一百集的愛恨情仇明白表現。

看起來很簡單,卻是經過處心積慮安排下的精準。

這是精工錶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不管是石英的或是機械的。

不用太仔細的注意,就可以發現整個團隊對於故事的精心設計。譬如男主角的服裝,總是很適時適地的會讓人發現上面印著的字樣。譬如出場的時候,他衣服上寫著『貧窮不是病,窮起來要人命』、暗戀女主角的時候,他的衣服上又剛好寫著大大一個『愛』、夜市的大家在討論該何去何從的時候,他的衣服寫的是『無政府』。導演都沒有特別給特寫,但就是會被注意到。

夜市大屠殺(本人的形容啦。)時,紛飛在混亂裡的不是鈔票,而是包裝鷄排的白色紙袋。這些都等於是夜市攤商的錢啊。這樣的設計更是讓人心急又心傷。

最後的抗議場面,台灣各界的夜市都來聲援。一邊是穿戴整齊、配備完整的特勤小組,另外一邊是騎著摩托車來,頭上還帶著安全帽的“三太子“。兩組人馬都頭戴安全帽,一付正在保護民眾的架式。但是到底哪一邊才是真正在保護台灣民眾的?不言可喻。

類似這種精密的設計,導演從來不會刻意的給鏡頭去“教“觀眾怎麼看他的電影,但是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到這些“隱喻”給人的完整感受。

就像精工錶一樣啊我說。

每一個零件都紮實緊密的在設計者的計算中運轉著。最有價值的地方便是那些隱藏在表面下的用心。

譬如男女主角的愛情。

男主角一眼就煞到女主角,但是他之後對她的表現方式,卻是捉弄。就好像小學生總是捉弄自己喜歡的人那樣,但就真的有人吃這套。譬如我就真的喜歡看這種曖昧不明的愛情正在發生的樣子。一場男主角騎摩拖車載女主角的戲,到了目的地,男生突然往前靠近女生,當下,觀眾與女生都同時以為男生就要告白了,心裡不禁也跟著緊張了起來。但隨即會發現,這不過只是男生往前傾去放了安全帽罷了。

但就在這樣的剎那,女孩子似乎動心了。

我們的愛情常常發生在這種不經意的時刻,這就是一般所謂“市井小民“的生活。而非像好來塢的電影那般,要被帶到名牌首飾店去讓自己挑個夠才能被感動。

這一段愛情的描寫,從頭到尾都在一種曖昧的氛圍中。男生常常在一旁失神的看著女生,女生一個不經意的回看,男生便趕快把眼神轉走。兩人之間的交流都是打鬧或是玩笑,男生看起來沒個正經,老被捉弄的女生又酷酷的、傻傻的。導演把“曖昧“處理的很舒適,是剛剛好讓人期待的程度。

整體來說,雖然講的是夜市的故事,看似很在地與寫實,但是不管是特別搭起的場景或是特別造型過的角色,又走在一種“不素人“的狀態中。訪問導演的時候,他表示比較喜歡用真正的演員。我很開心他的堅持,因為我終於看到一部有演技可欣賞的國片,而非讓素人們“演自己”而已(聲明:並非不贊同素人演員,而是台灣不能一面倒,只有那樣的電影。)。

有的時候我們看日本電影,同樣是亞洲片,同樣走寫實路線的,但是看起來就是比較過癮,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真的是因為演員。演技也是創作的一部份,並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如果藉此能培養優秀的演員,讓他們在大螢幕也能發光,而並不是讓這些優秀的演員都只能在舞台劇裡求生,對觀眾來說似乎是一種福氣。

(再次聲明:並非不贊同素人演員,而是台灣現在幾乎一面倒,只有那樣的電影。一部電影弄一個素人演員出來,他們不見得能演下一部“不是他們自己樣子的角色”..不過這又是另一個大問題了。有機會再聊。)

本片有大量優秀的舞台劇演員,譬如演滿妹的嚴藝文,她與導演在之前一系列客家文化的廣告中培養了極佳的合作默契。這些厲害的演員,就像精工錶的零件,品質保證。

是的,像精工錶一樣精準,要你笑就笑、感動時就感動,[鷄排英雄]就讓我有這樣的感覺。不過,是夜市買的那種。價錢少很多,但是很有樣子很能撐!

(附註:錶,在電影中也有小小的橋段,所以借以比喻:)

 

*圖片來自奇摩電影。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61623_119159358137652_101784663208455_110843_5660044_n.jpg45795_114685625251692_101784663208455_91981_5855826_n.jpg

『所以不要哭了!吃飯。』學校的工友爺爺對終於能吃到飯,而不自覺流下眼淚的小翔這麼嚴峻的命令著。

在那之前,小翔的爸爸死掉了。沒有留給他任何可以算得上是的東西,在大陸籍的媽媽願意來接他一起和她新老公同住之前,陪伴小翔的只有那間破爛無比的屋子。

十歲的小翔,好一段時間,就這麼一個人過著。直到被學校的工友爺爺發現他偷別的同學便當吃為止。可是這給他飯吃的爺爺,只給他吃飯,卻不讓他宣洩任何一滴淚,因為這位爺爺說,他在小翔這年紀的時候,已經都得在戰爭中求生了。

『你的生命才剛開始一點點,以後還有很多事呢。』

小翔看著因為剛剛的哭泣而被工友爺爺打翻的碗。工友爺爺說完教,再幫他添上一碗飯。

『所以不要哭了!吃飯。』老校工嚴峻的命令迴盪著。

【第四張畫】裡,小翔與這世界的每一段遇見,都像是一個現代寓言。也像是捨棄了振奮筆觸而選擇了寫實手法的勵志故事。

而吃飯,就是這些勵志故事的唯一目的地。

為了這口飯,少年可以搶劫小學生、工友可以騙自己說他是拿不是偷、繼父可以合理化自己失手的暴力、大陸新娘可以假裝不知道大兒子失蹤的真相,而小翔,可以不哭。

不哭的小翔,是這部電影中,最有力量的描寫。他不是忍住不哭,他是根本無感。就如工友所說的,他的生命才開始一點點,但是這一點點的生命中,他從來沒有得到什麼,所以無從比較失去的痛。

這樣的小翔,相對起老是因為悔恨而流淚的母親,和因為害怕而幾近崩潰繼父來說,到底是更加的勇敢抑或是更加的悲慘?而他卻是唯一一個什麼都沒做卻得承受這一切的角色。該恨該害怕的應該是他才對吧?

導演用了挺多的篇幅,讓我們跟著、看著小翔到處遊晃。他的表情和話語是對這世界充滿好奇的,可是他的眼睛是漠然的。好似已看過人生,再也沒有什麼能傷害得了他。對我來說,這些安靜的篇幅非常重要,生命與情緒被這些大量的安靜壓抑著,也成功堆積出電影最後的那第四張畫

劇中的四張畫,就是小翔的眼睛看到的,屬於他的世界。而這些畫,並非是他主動畫出。第一張他得畫出父親的遺像,否則沒照片就沒辦法辦葬禮、第二張是老師出的功課、第三張他有種被托夢的使命,而第四張畫,就是屬於觀眾的。

而觀眾的畫筆、顏料導演早就已經準備好,就是電影一開始到此為止的那些大量壓抑。當片尾,小翔的老師要他們看著自己帶來的鏡子,看到什麼就畫什麼,這是自畫像的功課。

『你們看到什麼呢?』老師甜美的聲音中,小翔抬眼看著鏡頭。

剎那,小翔的臉就是我們的臉,我們成了鏡子,而我們,看見了什麼呢?

電影在這裡結束。但腦中的畫面卻怎麼樣也停不下來。劇中小翔大陸籍母親的哀怨,與繼父對待他的暴力,我們自然的把小翔的未來在腦中繼續了。 他未來是不是就像那位少年一樣偷拐搶騙,但實則善良又孤獨?或是像工友爺爺對生命冷酷又憤怒?還是像算命師那般死皮賴臉油嘴滑舌?抑或是,像他的繼父那般,被生活逼上絕路?

工友爺爺告訴小翔一個故事,那是他們以前小的時候常會玩的遊戲。就是弄一個鐵桶,抓一堆青蛙放進去,然後用火,烤那個裝滿青蛙的鐵桶。偶爾,會有一兩隻青蛙可以從燒得滾燙的鐵桶裡跳出來,然後逃走。

工友爺爺要小翔像那些成功逃走的青蛙一樣,即使受傷,也要拼命的從鐵桶裡跳出來。這是屬於小翔的勵志故事

生活啊。

然後我想到紀錄片【醫生】裡,那個和小翔差不多年紀卻自殺的小孩。他看似沒有生活在燒烤中的鐵桶裡,但是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逃走。而他留下來的畫,在【第四張畫】裡延續成了另一段生命。

 

 

『所以不要哭了,吃飯。』

耳邊彷彿又響起工友爺爺的命令。

 

ps,圖片來自【第四張畫】官方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4portrait#!/4portrait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21.jpg

有一天,女孩終於忍不住問了媽媽:『如果妳嫁給他之前,就知道爸爸以後會出事,妳還會嫁給他嗎?』

媽媽很仔細、但是短暫的想了一下就回答說:『會啊。』

女孩當然問了為什麼。

媽媽這次沒有想就說:『因為在一起的時候很幸福啊,不用為了以後的事情,放棄眼前的幸福,對不對?』

女孩沒有回答。

但是當她在K書中心看著那個坐在隔壁的夢境中的男孩時,她邊笑著邊壓破了那個讓他們相識的泡泡紙。

“波一聲,泡泡破掉了。

故事開始了,卻同時也結束了。

侯季然導演帶著一個女孩與一個男孩,用再精簡不過的角色加上粉色夢幻的奇想,竟然讓【有一天】成為一個那麼現實,那麼哀傷,又那麼揪心的故事。

女孩與男孩交錯在現實與夢境之中,兩人的時差讓我們思考了關於的勇氣。看著兩人在各場景的進進出出,一下子女孩長髮、一下子女孩短髮;一下子他們初識、一下子他們陌生這忽前忽後的敘述既讓人專注,又讓人出神。

一個半小時的電影時間我們就在各自的回憶與未來中進進出出。最後,隨著片尾字幕的緩緩上升,蘇慧倫安靜的歌聲輕唱:『終於會有那麼一天,你會看見我的笑。終於會有那麼一天,我會體會你的心。過去有太多的回憶,未來有太多理想。我們有太多的故事,要說出來你會哭

止不住的眼淚便是對本片最直接與誠實的讚嘆。

我好喜歡這部小品。

飾演旗津女孩的謝欣穎繼【愛麗絲的鏡子】後,再次讓人見識到她那屬於本土的台妹魅力。台灣女孩身上獨有的可愛與傻氣的直率,讓她在大銀幕上有別於那些走清新氣質路線的女生。

我不得不想到舒淇。

當然演技不可能在現在就放在同一個天秤上,但這樣台灣味的氣質,我很喜歡,也很珍惜。

而這樣台灣味道的小品,在眾多所謂振興國片的、充滿國際化的行銷手法與拍攝技巧的新興國片中,侯季然導演的【有一天】,也讓我格外珍惜。

 

(圖片來自奇摩電影)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435.jpg

【乘著光影旅行】 Let the Wind Carry Me

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背負著一些什麼而來到的。

這一些什麼,由上天安排。所以有些人他們負責白手起家,賣米也能賣成首富,並且用自身例子激勵更多的後浪;有些人他們負責賣菜一輩子卻省吃撿用捐錢助人,助到有一天竟然揚名國際,為台灣在世界發光;有些人他們在死牢裡讓人權問題浮上台面,讓人再也迴避不了。

這些什麼,都不是靠自己算計就能算到的。

就像有一些人,他們過著過著,竟成就了電影的新浪潮,改變了某一世代的電影生態與品味,本片主人翁,攝影大師李屏賓,便如是。

他說,要不是當年考上中影的人當中,有人後來沒去報到,他這個候補的,也不可能就進到中影,接觸了電影世界。

『這就是宿命。』李屏賓說。

他初次正式掌鏡的作品【策馬入林】(與楊渭漢合攝。),竟然就得到了亞太影展的最佳攝影,似乎真就是上天安排好的。不然他那完全改變上一代光影美學的做法與觀念,或許就不會有這個機會生存下來。

這個凡事敬天的攝影大師,遇到了一個凡事配合天的大導演侯孝賢(遇到下雨就拍雨景、遇到颱風就改成颱風戲!),這樣的倆個人,在不斷的摩擦當中,找到了最適當的合作方式,於是成就了一齣齣屬於台灣的、在地的經典。

在這部由李屏賓為出發,記錄他工作態度與人生觀的紀錄片裡,我們看到的不光只是一個對單一人物那種英雄式的描寫,而是一整個台灣電影新浪潮的概念的形成與由來。

每一個電影作品都是由每一個觀影窗組合而來,而這個觀影窗後的創作者,他的生命美學帶著我們遊走在他的光影中。用一種經過精心設計後的寫實主意,演繹一段華麗又飽滿的感覺

是的,他是一個非常講究觀影窗裡,所謂感覺的創作者。

舒淇說,他從來不會限制演員表演的範圍,他會照著演員當下的情緒移動他的鏡頭。所以他在捕捉人物表演的時候,鏡頭基本上是會抓感覺移動,而非固定式的。

但當他捕捉大自然的景物空鏡的時候卻又不然。最知名的就是他與侯導的數次經典合作中,那些定格不動的長鏡頭。那時他要給觀眾的感覺,便是想要描寫一種︰景物依舊、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的感覺

在這個紀錄片裡,我們可以從旁看見這麼一個重感覺的創作者,是如何待人、如何敬業、又是如何專注的感受著當下的每一個片刻。

當畫面裡李屏賓拿著自己的小小數位相機,像看到什麼驚奇大事一般的錄下窗外被風吹動著的樹葉,那快樂的模樣,就像是他口中所說,對那被攝樹葉的描述一樣:『你們看它好快樂的一直跳舞!它以為沒有人發現所以它一直跳舞!』

李屏賓像個孩子一樣好專注在觀察這個世界的快樂裡。他也把這種專注放在每一次的觀景窗中,於是我們感受到了這樣細膩的情感,堆疊出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電影記憶。

【乘著光影旅行】記錄台灣電影新浪潮中,影響最大的攝影師(之一)李屏賓的思緒,透過鏡頭裡每一個受訪者(導演、攝影助理、演員等等)的講述,我們懂了一些我們原本不懂的電影裡的鏡頭語言,我們也看見了那些電影裡的一些我們沒看見的巧思。很感謝上天安排我身在這一波浪潮中,在電影裡,我再次深深感動台灣電影的美。

電影的句點是他得到2008年的國家藝文獎(是最高榮譽呢!)時,他的得獎感言。當他的旁白緩而沈靜的說著他在沙漠拍完一個鏡頭後,發現電話裡有二十幾通未接來電後,心理的轉折,到後來所悟到的道理,他豁達的接受了這個心裡最放不下的情感,他知道這個獎要給他的,其實是另一個比獎更重要的東西。

而這部電影給我的,也是比看到一部好電影本身更重要的東西。

去看的時候是個星期二的下午四點多的場次。在微風國賓戲院裡竟然坐了幾乎要一半的觀眾(雖然不是大廳。)。在非假日來說這簡直是太令我訝異的事情。

而這時距離電影在台灣的首演已經是第二週了。對一部這樣的紀錄片來說,如果不是觀眾們觀影後的深被感動,我想,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成績。

這是一部非得進電影院看個一遍的電影,如此才能深懂其美與其想要表達的意義。

如果你正在猶豫,你將會錯過你人生中好美麗的九十分鐘。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得說在前頭。是的,現在寫電影都寫短篇的,以月為單位,把每個月看的電影都寫在同一篇。

原本【8】也是要這樣寫的,但是它太有意義,所以寫著寫著就把它獨立寫成一篇長篇大論。

原本【混混天團】也是要寫短篇的,但是它太多可以分享,所以寫著寫著…又成了另篇長篇大論!!

有興趣也有時間的朋友,就看看唄~

3362.jpg

【混混天團】 Gangster Rock

(04/23/2010全台上映) 

這竟然是一部還蠻多笑點的片呢!這在編導錢人豪的個人偏好上來說,還真是有點出乎我意料。(譬如他之前的電影作品【地下秩序】、【鈕扣人】,或是他的文字著作們,像是什麼<<食人獸>>啦、<<後黑學>>啦…等等等的,都黑色的不得了。)

但在【混混天團】這個又是一個可以名正言順耍黑色的題材裡,他卻一反常態的,選擇了用幽默的方式表現,看來他已經可以用笑看的方式來闡述他的黑色人生觀了。

因為本片雖然好笑,但故事(編劇.錢人豪)觀念還是很黑色(無望)的:地下樂團想要找到唱片公司幫忙出唱片,卻又只願意唱自己真正想要唱的歌?大概真的只能找黑道用的了!

若要帶入每一個人都適用的老調,那就是:你要完全不向世界妥協的實現你的夢想?那…就等著如片中主角那樣,搞得一身傷吧…還不一定會成呢。

電影裡的主要角色都很具悲劇性格:自以為很罩的黑道老大(立威廉)、自以為自己音樂很屌的樂團主唱(范逸臣)、自以為可以一手遮天的黑道二哥(導演錢人豪自己演)、自以為金錢才能擁有幸福的女孩( 許嘉凌 )、自以為默默付出,就可以逃避背叛團員的罪惡感的歌手(修杰楷)

這所有自以為的角色,用自己的堅持,在現實的世界裡力爭一席之地。而他們與這個世界強力的撞擊中,擦出了十分戲劇性的荒謬火花,讓人哭笑不得。

就電影表現的狀態來說,由立威廉與范逸臣各自帶領的兩條故事線,並沒有在觀者期待下,很快的就交會在一起。反而在電影的挺中段才交會,並且在交會的前一分鐘,都還各自演各自的,完全沒有要交會的意思。這樣的安排,堆疊出期待,然後在一個剎那的相遇,更顯得命運的巧妙。

我很喜歡倆人初會時,在偌大的行人地下道,立威廉與范逸臣各自的狀態。以角色性格來說,在那個當下讓我不禁想到:究竟誰才是音樂家,誰才像黑道?模糊的界限讓人失笑。

導演本人究竟該不該演出?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跟這個角色,是不是導演本人演出,是沒有關係的。全看這個人適不適合這個角色。那我要說,本片中的錢人豪還挺適合這個黑道角色的。並且他巧妙的沒有用特寫鏡頭在自己演的這個角色上,反而常常是匆匆帶過。但這個角色的可惡與可悲所交集出的可笑,的確是製造了很多笑點。

看【鈕扣人】的時候,我沒有看到導演在演員演技上面的功力,但是在【混混天團】裡,我必須要大大讚揚立威廉!他把一個不知道自己已經落難了落難黑道老大詮釋的真是令人愛。很多想要放下偶像包袱的偶像們,常會把髒或醜演得十分刻意,但立威廉在電影中不管是摳腳、罵人、被打或打人、出糗、無情…等等,都讓我覺得自然不做作,好像他天生就是這德行,只是臉長得比一般人帥罷了!

其他像是戎祥、沈玉琳、黃子佼這些藝壇大哥們的畫龍點睛,也讓【混混天團】添加了畫龍點睛的可看性。(喔,方文山在戲裡也很搞笑呢!)

【混混天團】在逞兇、鬥毆、與搞黑色幽默的節奏是明快而讓人享受的,但是在表達愛情與友情的情感部份時,卻有一點搔不到痛處。大概受限於篇幅,有點沒頭沒尾的感覺。即使如此,在勵志部份還是讓我在片子後段,立威廉一人抵擋黑道大軍的時候,小小紅了眼眶。

錢人豪的美學一直是我喜歡的調調,本片的色調與畫面依然承襲之前的風格。范逸臣也承襲了【海角七號】的酷臉演法,但他新歌好聽,很有混混味。

雖然胖胖堂的角色與日本人氣搖滾漫畫<< 重金搖滾雙面人>>重疊到,但戎祥演出的這個近乎有三重人格的老大角色(兇狠老大+善良男人+死亡金屬搖滾主唱),算是輕描淡寫下卻造就出了重重的果。

今年才四月,國片似乎就很精彩呢!可以【一頁台北】的浪漫可愛、【獵豔】的懸疑情色、【小丑魚】的3D技術,現在是這部荒謬可笑又勵志的搖滾黑道片【混混天團】,創作人們這麼的加油,觀眾們也會加油的給予鼓勵的!

 

 

圖片來自奇摩電影。

蔡燦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